教养儿女三基石(三)——从品格和价值观开始
从品格和价值观开始
在所有的儿女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中,父母绝对是很重要的角色,父母其实是儿女的生命教练,与他们一起成长。这个过程有挣扎,但也有无比喜乐,不要轻易放弃这些人生经历。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养儿女三基石的最后一个篇章。
1. 以家庭会议培养儿女价值观
孩子约8岁开始,我们家每个星期都有家庭会议,已经积累了好几本会议纪录。
每周的家庭会议这个制度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烦恼,孩子从小在过程中就学到如何分析问题和做决策,例如决策考虑因素,每个因素的权重多少,最后不同方案的评分多少等。我们这会议中除了讨论重要决策和工作分配事情外,每次还会学习一个品格,如专注、热诚、感恩、勤奋。
另外,家庭会议还会玩“秘密天使”的游戏。透过抽签方式找到自己服务对象,然后在未来一周暗中为他/她做一件贴心事情,比如送他一份小礼物﹑十分钟免费按摩等,然后在下一个家庭会议里面猜猜谁是自己的天使。
2. 从故事学价值观和品格
三岁到七八岁的孩子都特别喜欢听故事,所以孩子睡觉之前我们都会给他们说说故事,特别是名人的童年,比如说司马迁、鲁迅﹑爱迪生﹑达芬奇等,在拓宽国际视野的同时,学习民族文化,延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。
3~6岁可以听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、自然故事和回忆性故事,培养小孩子的想象能力。和孩子一起读过的书,就是你和孩子之间的独特链接,是属于你们之间的精神空间,这是一种很好的沟通和交流。
6~8岁的孩子基本上已经开始小学教育,至少是学前班教育,可以听一些更加复杂的故事,比如格林童话那样的民间传说,以及寓言(7岁以上)、传奇和神话故事(8岁以上)。
3. 因龄施教
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,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导他们。
在0-5岁的时候,我们需要「管教」,孩子在这个阶段会越来越有自主意识,虽然这是一段很辛苦的时期,但是孩子不是你的敌人,他不是故意要和你做对,而是他处于身心不稳定的状态,他的日常生活起居,都要我们多费精力,多花心思来处理。接受他在这个年龄,最大的情绪发泄对象是父母的事实。还有在他不闹情绪的时候,腾出时间陪他玩。
6-12岁我们需要「训练」他们,应该养成讲礼貌,讲卫生等好习惯,勤奋刻苦(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帮助,如果小学没有取得好成绩,没关系,如果继续努力的话对初中以及以后会更有益处)
13-19岁我们需要「辅导」,有些孩子过早的进入了“青春期”、也就是“仇亲期”。早的提前到11岁左右,晚的在15岁或16岁也进入“仇亲期”,这段年龄段是家长最头痛的一段,也是孩子成长的最关键的一段。如果这段家长没有把孩子引导好,你将改写孩子的一生。
而20岁以上我们需要跟他们建立「友谊」。所以施教的方法必须由紧到宽,而不是倒过来。小的时候太宽松,青少年的时候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。
一定要认定教养儿女的重要性。这些都是不紧急但重要事情。每个阶段都有关注和投入重点。时光飞逝,将来很难补回,孩子家长会、十年辅导、每年计划,不管多忙,永不缺席。
原载于:格贤教育